新闻中心

巨安的一路成长发展,与您分享,共同进步

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的底座

发布时间:2021/06/08 16:30:52 分类:行业资讯

大力推进“新基建”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城市贡献了国内经济的绝大部分,而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园区”是最重要的人口和产业聚集区。

园区经济已成为国内经济的主要承载平台和增长动力。园区在形态和服务上的不断演进和发展,导致园区管理幅度越来越大、管理对象越来越多、承载的业务也越来越复杂,园区有限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

比如,面向垂直行业企业在园区的B2B业务,业务类型丰富、定制化需求高,上层应用的功能实现依赖于基础ICT能力的强力支撑,新兴智慧园区不断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园区相关利益方对智慧园区的诉求也日益多样化,对于管理方式、运营模式、服务体验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据统计,我国现有的国家级园区规模超过500家,省级园区超过1000家,仅各类产业园区就有约2.5万个,对国家经济贡献达到35%以上。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园区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智慧化是园区产业升级和发展的核能加速引擎,是产城融合的最佳实现手段,是生态立园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智慧园区的一步步建设,正逐渐形成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础与底座。

中国智慧园区市场规模 

智慧园区是在园区全面信息化基础之上实现园区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是信息化不断纵深发展的综合性表现。据测算,2020年我国智慧园区市场规模将达到2417亿元,同比增长6.5%,受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疫情影响,园区智慧化建设投资有所波动,近两年智慧园区市场增幅略有收窄。

预计未来3-5年内,园区原有传统基础设施与园区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将显现,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加速和园区信息化发展趋向成熟,智慧园区建设需求将持续增大,市场规模恢复较高增长态势,到2022年将超过3000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叠加园区发展趋势的双重因素影响下,未来我国园区智慧化建设需求会继续高速增长。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

基于智慧园区的数字孪生应用 

在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大部分园区在功能上都会有自身初步想要覆盖的一些需求,这些需求往往是园区目前在运营上遇到的难题,想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优化。

但如果在建设初期,仅仅考虑到眼前的一些需求点,或者只是单纯围绕智能基础设施进行升级的话,往往是不够的。在规划的初期必须具有前瞻性,考虑初期建设的功能扩展、后期运营、资源节约等各种因素。

所以,在智慧园区项目建设上,必须要先根据园区自身的种类、产业等做好分析,在对比同类型项目时,明确定位与需求,做好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与专业性的园区规划,确保方案的先进性、完整性、可行性与风险可控性,因而数字孪生的应用也就顺理成章了。

数字孪生的概念,是指在信息空间构建一个可以映射表征物理设备的虚拟系统,他们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单向和静态的,而是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都联系在一起。

对于智慧园区来说,就是建设面向智慧园区的数字孪生世界,实现对园区前期设计、安全防控、能源管理、智能运维等全要素的可模拟、可查、可管、可追踪,将不同维度的信息在数字孪生世界中进行汇集、认知、决策、协同,有效增强园区管理者的管理效率和对园区资源的掌控,辅助管理者对园区设计、运营实现科学决策。

构建合理的生态产业链,让智慧更进一步 

目前看来,我国智慧园区大多数尚处于由感知层智能到平台层智能过渡的阶段,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情况。很多“智慧园区”只是安装了智能设备,能实现部分简单业务的自动化,比如人员进出管理、车辆管理等。但整体而言,智慧化的水平仍不够高。看似“智慧”,但在管理的思维和方式上却依然“传统”。

由此可见,技术建设与管理思维必须要同时进步,才能让智慧园区的“智慧”真正发挥实效,否则“建设智慧园区”,将沦为一个口号。

随着智慧园区的逐步普及,在智慧化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各地信息化建设程度的差异。多数园区只考虑到覆盖部分园区功能的信息化需求,而缺少顶层设计做基础。再加上各地园区的种类特征、服务商的不同,各个园区系统间存在着信息壁垒、功能上不能互通、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

单一功能性服务不仅无法完全满足园区用户需求,不同部门(系统)间的信息传达、交互等更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是导致运维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这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企业间的合作以及产业生态的构建。智慧园区本身生态组成就极为丰富,如企业资源生态、环保生态、服务生态、数据生态、管理生态等。每一个生态都要形成闭环,每个生态间还要共建连接,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每个生态在应用层面、管理层面、分析层面、服务层面的作用。而这恰恰是智慧园区服务商能否迅速在行业内取得高占位的重要原因。

  结 语  

智慧园区的目光将逐步从信息化基础建设转向智慧建设与智慧产业的互动发展。一方面,智慧园区将会朝向创新化、生态化发展,融入高效、低碳管理理念,将新的技术和手段应用在园区创新管理。另一方面,智慧园区建设将与园区产业规划协调统一,更多引入新兴智慧产业,逐步形成“智慧制造”到“智慧服务”全链条的园区产业格局。

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进一步融合。产业园区透过核心和关联产业的聚集、人才和知识聚集,达到规模效应,以促进生产力提升。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缩影,智慧园区的建设体系将高度融合到智慧城市的体系中,提升城市智慧综合感,以进一步提升园区乃至城市的区域竞争力。


联系我们
公司:杭州巨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5397003327
邮箱:2253856628@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螺东路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