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新闻中心
巨安的一路成长发展,与您分享,共同进步
我国数字乡村发展趋势
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对于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数字乡村建设将持续释放数字红利,成为建立乡村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抓手。因此,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渐成趋势之际,应积极抓住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的窗口期,精准把握数字乡村的发展趋势,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数字乡村未来建设发展方向
抢抓战略机遇,努力推进数字乡村新基建。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数字化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恰逢乡村振兴重要机遇,新基建等信息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向农村地区扩展延伸,加快新一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乡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创新5G网络应用示范。避免乡村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努力打造共建共享性乡村基础设施,致力于向高效化、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等方向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努力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根据区域发展特色及优势,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植大户,实施土地资源的适当、适度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供给,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过程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积极打造科技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释放创新活力,扎实推进数字乡村新业态。坚持政府引导,强化政策支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优化农村地区创业环境,全方位吸引各方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以数字技术带动乡村新业态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根据各地方区域差异性,以因地制宜发展信息化产业为基本原则,引导地方创业主体进行创意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的开发。
巩固脱贫成果,推进数字乡村民生信息化。大力推进数字乡村民生信息化,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利用信息化手段跟踪脱贫人员的后续发展情况,防止脱贫后返贫,并精准监测意外致贫人员,采取合理手段进行帮扶。积极打造乡村金融、文化、民政、社保、就业、医保、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产业,提升数字乡村发展新动能。大力扶持乡村信息化龙头企业,强化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经营能力,鼓励精准农业、农产品品质检测、精准牲畜、农业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领域发展壮大,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产业支撑。针对数字农业、数字乡村相关企业产品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建立数字农业、数字乡村专项基金,培育和壮大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产业。
坚持城乡统筹,推进数字乡村治理新格局。坚持把城市和乡村作为统一整体统筹谋划,以智慧城市建设拉动数字乡村同步发展,引导人才流、资金流、物资流等生产要素流向乡村,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家园。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强化制度保障,形成城乡互补、工农互促、共同繁荣、全面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
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加快推进全国数字乡村建设。实施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数字乡村试点工程,加快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充分发挥协会、联盟、企业、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以需求为牵引,以乡村为主体,不断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结 语
首先,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牢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各种建设项目和规划建设中统筹数字化创新发展和农业安全的关系。要及早预警各种农业和乡村产业数字化过程可能出现的负外部性,采取各种可能的机制确保农业和乡村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确保乡村居民能够公平地参与和分享数字化的创新收益,真正让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成为重构农业和乡村经济的有效机制和创新动能。
其次,要对城乡之间可能存在的技术差距和“数字鸿沟”保持清晰认知和理性态度,学会换位思考,客观理解乡村居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行动。采取多种方式帮助那些不便或不适应“数字化”改造的乡村和村民,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地推进乡村数字化建设,让所有人都能有尊严地享受数字时代的工作和生活。
最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方针,确保数字乡村建设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引领,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去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让数字乡村真正惠及农业农村和农民,惠及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